點按此處
讓每個學生盡展潛能:屯門天主教中學科技及資優教育
「To maximise every student's potential to the fullest」— 透過創新教學與多元發展機會,讓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的亮點。
關於我們
— 科技及資優教育組
成立宗旨
響應香港教育局資優教育政策,以「普及化」與「資優化」為核心,整合科技與學術資源,培育學生多元潛能,為每位學生創造發揮所長的平台。
核心使命
推動自主學習與科學探究,建立終身學習基礎
搭建校內外資源橋樑,連結大學及專業機構
政策與理念依據
香港資優教育政策基礎
依據《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寬廣資優定義,涵蓋6大領域:智力、學科、創意、藝術、領導、體能。我們遵循教育局「三層架構推行模式」,讓資優教育覆蓋全校學生。
核心教育理念
應用多元智能理論(Gardner, 1983),依據語言、邏輯數學、空間、人際等8大智能,設計個性化培育方案,實踐「資優教育普及化」與「普及教育資優化」的雙軌策略。
三層架構推行模式
我們遵循教育局三層架構模式實施資優教育:
第一層:
全班式教學,滲入高層次思維、創造力、領導能力
第二層:
校本抽離式計劃,提供增潤課程、專科培訓
第三層:
校外支援,包括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課程、大學課程、國際比賽
這種漸進式架構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按照自身能力接受適合的資優教育元素,同時為特別優秀的學生提供更深入的培育機會。
校本資優課程體系
第一層:全班式教學
面向
所有學生
的資優元素融入,通過多元教學策略讓每位學生接觸高階思維訓練:
高層次思維技巧:課堂加入「問題探究」「批判性分析」任務
創造力培育:跨學科創意項目,如結合〈設計與科技科〉、〈理科〉與〈音樂科〉的創作,製作個人化的音樂盒。
適異性教學:分層課業、彈性分組,如數學課按能力分組完成不同難度的解題任務
第二層:校本抽離式計劃
針對
資優/高能力學生
的專項培訓,提供深度學習機會:
學術增潤課程
科學:化學家在線自學、生物基因實驗培訓
跨學科項目
環境科學研究(學生參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課程)
STEAM創新設計(如智能家居物聯網項目)
校外支援與第三層資源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我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課程及活動,為優秀學生提供第三層級的專業培育:
學員提名途徑
學校提名:
針對學科/STEAM/領導力突出學生
校長提名:
專注卓越領導力學生(如學生會主席、社長)
家長提名:
鼓勵家長推薦有潛能的學生
學苑課程
學術類:
天文、量子計算、環境科學(程度三)
實踐類:
領袖訓練計劃、國際比賽培訓
校外進階學習資源
大學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雙修課程、香港科技大學優才增益課程、香港中文大學資優計劃課程、香港中文大學少年英才科學院暑期資優課程
國際比賽: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
第三層資源為學生提供超越校內課程的專業培育,是培養尖端人才的關鍵平台。我校積極協助學生申請這些資源,並提供配套支援,確保學生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機會。
自主學習培育成果
自主學習能力是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我校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內在學習動機。近年來,學生在各類自主學習計劃中取得優異成績。
41
初中科學線上自學計劃《金獎》
由香港虛擬大學與教育局科學教育組合辦,
黃浩宸同學更獲得Outstanding Award殊榮
21
化學家在線《鑽石獎》
由香港虛擬大學與教育局合辦,展現學生在化學學習領域中的卓越表現
18
e-STEAM@Home《白金獎》
由香港虛擬大學與教育局合辦的STEAM自學計劃,學生展示了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網上資優課程參與
由教育局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辦的網上資優課程覆蓋多個學科:古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數學、轉變中的香港經濟等。學生完成各學科 第三級(Level 3) 課程的人數逐年增長:
資優學員發展數據
學員人數增長(2022-2025)
過去三年,我校資優學員人數呈現顯著增長趨勢:
全人發展成果
領導力培育
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學生在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領袖訓練計劃中取得佳績:
黎海晴(2023-2024):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領袖訓練計劃Silver Award
梁天恩(2024-2025):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領袖訓練計劃Silver Award
大學合作與升學成果
大學課程參與
我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香港頂尖大學的課程及計劃,為資優學生提供接觸大學級課程及研究的機會:
香港科技大學
中學/大學雙修課程
王銘愷(工程-機械人學,Excellent)
陳子朗(數學,Excellent)
邱文迪(數學,Excellent)
祝子軒(化學,Excellent)
陳灝泓(化學,Excellent)
黎睿邦(生命科學,Excellent)
余詠心(生命科學,Excellent)
優才增益課程
吳俊諺(生活中的數學,Distinction)
香港中文大學
暑期課程(少年英才科學院)
李欣庭、鄧春華(有機化學)
徐逸熙、祝子軒(有機化學精華)
吳曉穎(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科學)
王銘愷(原子世界的奧秘)
黎睿邦(統計模型與大數據)
數學英才精進課程(EPYMT)
王磊、李宇翔、黃祖函、伍嘉輝、
楊梓軒、陳梓樂、李梓熙、莫宇鵬、
黃衍琮
香港理工大學
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
鄧羽恩(參與科研項目,獲指導證書)
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 (SNDAS)
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chool Nominations Direct Admission Scheme),我校多位優秀資優學員獲本地大學錄取:
學科競賽與獎項榮譽
我校學生在各類學術競賽中屢獲佳績,展現了資優教育的成果。這些獎項不僅是對學生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我校資優教育工作的認可。
數學類競賽
科學類競賽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 余詠心、李凱凝、吳悅彤、黃靖童、祝子軒
香港科學青苗獎:李卓遙、黎睿邦、祝子軒(2023-2024)
初中科學線上自學計劃:41人獲金獎(2024-2025)
STEAM與科技類
田宮迷你四驅車亞洲選拔賽(港澳區):黃志豪(冠軍,代表香港參加亞洲盃)
PolyU APSS VR視頻創作比賽:楊雅欣、夏盈盈團隊(入圍決賽)
少年魯班全港中學生創意比賽:夏盈盈(創意大獎)、楊雅欣(優異獎)
這些獎項的背後是學生們刻苦努力的成果,也反映了我校全方位發展資優學生潛能的教育理念。我們相信,透過參與各類競賽,學生不僅能獲得榮譽,更能在挑戰中成長、在競爭中學習。
STEAM特色項目
校本STEAM活動
我校積極開展多元化的STEAM活動,讓學生體驗前沿科技,培養跨學科思維:
STEM暑期課程(香港中文大學)
主題「Chemistry Journey for a Low-Carbon Society」,黃宇鍵、江進軒、李鐳等學生參與了這個結合化學與環保的創新課程,探索低碳社會的科學解決方案。
科技學習日——基因實驗
30名中三至中六資優學生到深圳參與了先進的基因技術實驗,親手操作PCR儀器,體驗現代生物技術的魅力。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
黃浩宸進入第二輪甄選,參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的營前集訓,加深同學對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及成就的認識。
跨校STEAM競賽
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跨校STEAM競賽,拓展視野並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PolyU APSS Fun-Tech系列比賽
RFID創意比賽:梁佩欣、張珈睿團隊
VR視頻創作比賽(VS7組):楊雅欣、夏盈盈團隊
「心繫家國」STEAM建築設計比賽
王友男團隊(海濱長廊休息站,優異獎)
余穎妍團隊(中醫館,優異獎)
這些STEAM項目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歷,更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為未來面對科技時代的挑戰做好準備。